今年以来,大丰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与“改革”两个关键,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园区产业体系,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了“春色满园”“产业满园”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开发区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设产业集群“主战场”]
构建“3456”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引进风电和光伏领域的关键设备和技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招引高频高速线路板及汽车电子、半导体等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大力招引智能机械、工程机械等项目。
坚持产业项目招引。持续跟踪劲胜新能源动力电池、上海和平发展重型起重设备、天津塘沽工业阀门等一批产业链项目,同时,着力引进韩国株式会社PVC橡胶软管、欧普铁玛数控机床及阀门生产制造、韩国三星电机等一批外资项目,形成“以大带小、多点开花”的产业格局。
抢攻会战项目建设。推动森兰大型工业驱动电机集成、洪田新能源材料工艺研发及装备制造、易瑞电(江苏)高性能储能PACK等项目开工建设;双瑞海上风电叶片、海纳新能源汽车泵类总成及相关零部件一期、优沃风电法兰及齿轮箱行星架等项目确保竣工投产。
[锻造科技创新“助推器”]
扎实做好企业服务。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重抓企业上市,全面落实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创一精锻、奥凯明通、华尚汽车玻璃等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努力实现国家高企总数增长。
提升创新创业支撑。引导高校及科研机构对企业开展专题服务,提高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能力;支持加快建设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江苏中心,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培育一批重大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和企业。
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建立专项资金保障机制,与知名高校开展交流对接,为企业和人才搭建供需平台,引进符合国家级人才项目的高精尖人才。
[激活园区改革“动力源”]
深化机关机构改革。聚焦“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功能定位,积极在运行体制机制上进行大胆创新与探索,不断畅通开发园区与企事业单位干部之间的交流渠道,增设股级岗位职数和年轻干部晋升渠道,稳步推进园区机关机构改革。
加快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招商公司建设,在产业链招商、重组招商、资本招商等路径上再探索,逐步提升与招商业绩挂钩的薪酬待遇,完善招商绩效考核制度,打造一支懂经济、懂产业、善招商的招商队伍。
加快国有平台公司改革。推动平台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发展新能源、大数据、现代物流等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盘活闲置资产,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下一步,大丰经济开发区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突破发展瓶颈,加速改革添动力,深化创新增活力,在示范性引领上体现更大担当,在创造性落实上下足更大功夫,在关键性举措上彰显更大力度,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