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宗敬婷
田野间,稻浪翻滚里藏着代表调研的足迹;车间内,机器轰鸣中回荡着代表解忧的声音;社区里,板凳围坐间传递着代表倾听的温度。近年来,我区人大代表扎根一线,以“听民意、献良策、强监督”的扎实行动,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种子播撒在卯酉大地,勾勒出全区人大工作务实创新、担当作为的鲜明风采。
听民意:“线上线下”织网,群众诉求有回响
“扫个码提了句小区管理的建议,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回应!”我区某小区居民通过“民意直通车”二维码,反馈了小区公共区域环境整洁度有待提升的想法。没过多久,区人大便第一时间联动社区、物业上门了解情况,共同商量优化方案,如今小区环境变得更整洁,居民们的心情都舒畅了不少。这背后,是区人大搭建的“民意沟通网”——线上,群众诉求“码上提”;线下,代表“网格行”“小板凳议事会”成为常态,代表们和群众坐在一起聊“心事”。
为确保民意不“悬空”,区人大将“家站点”与“12345”等平台进行联通,构建起“收集—梳理—交办—督办”的完整闭环。此外,区人大还创新沪丰联动机制,与上海宝山区人大携手共建“代表联络议事厅”。依托驻沪代表资源,我区赴上海光明食品集团开展海洋经济专题调研,所形成的思路与方案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也为我区进一步对接长三角优质资源、深化区域协作搭建起坚实的“连心桥”。
献良策:专业小组发力,发展难题有解法
“如今种植水稻,从育秧到收割全程都依靠机器,既省力又高产!”谈及种地的变化,农户们纷纷为区人大代表王宣山点赞。作为农业专业代表小组的一员,王宣山在种业领域深耕38年。他所提出的“推进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建议落地实施后,全区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2%,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他还牵头推动“订单农业”,带动数百户农户实现增收,成功将“粮袋子”转化为“钱袋子”。
这样专业高效解决问题的事例,在我区十分常见。区人大依据代表的职业领域和专业特长,组建15个专业代表小组,真正实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区人大代表、江苏大洋精锻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银生不仅带领企业成为新能源汽车精密锻件领域的“标杆”,还提出《关于完善住宅小区基础设施配套》等建议,为民生和产业发展积极发声。区人大还借助“代表讲坛”汇聚智慧,今年围绕“绿色低碳发展”主题,区镇联动举办专题讲坛,多名代表分享履职经验,为我区“向绿而行”出谋划策。
强监督:跟踪问效护航,民生实事有保障
“孩子在学校吃得安全,我们家长才安心!”今年,区人大创新“人大 + 纪委”监督机制,开展“共襄幸福校园餐”活动。代表们深入学校食堂,对食材采购到加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还邀请家长、学生参与评议。相关做法获得《人民与权力》专题报道。
在民生实事监督方面,区人大构建“三级联动 + 全程跟踪”体系,组建28个监督小组,对农村河道治理、农路农桥建设等项目实施“月调度、季评估、年总结”。进度滞后的项目会收到“提醒函”,进展情况通过媒体实时公开。针对跨区域治理难题,全区15个板块划分为5个监督片区。刘庄、白驹、草堰3镇通过联合监督,形成“河长联巡、问题联治、成效联评”模式,成功破解“跨界河道治理”难题,让“问题河”变成“幸福河”。
我区基层人大代表始终怀揣“为民”初心,用脚步量民情,凭实干解难题。他们的履职故事,体现个人担当,更折射全区人大“引导代表扎根一线、服务发展”成效,让代表与群众更近,民主实践更接地气,发展红利惠及百姓。如今,全过程人民民主种子在大丰基层扎根,为中国式现代化大丰新实践注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