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
——我区全力构建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陆 慧

 

医疗是民生之需。医疗卫生服务,是群众最关切的民生。近年来,我区以深化医改为着力点,以强医惠民为追求,不断加大投入,全面推进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百姓构筑一道守护生命健康的防线。

目前,我区拥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2个、村卫生室216个;新农合人均筹资达到57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50元、免费项目增加到12类45项,位居盐城市前列。

 

夯实基础设施,健康服务圈惠及城乡

260平方米的诊疗场所宽敞整洁,治疗室、药房、注射室、观察室、候诊室等一应俱全,此外配套设施齐全,新增全科诊断系统、雾化吸入器、中医频谱治疗机等诊疗设备。近日,记者来到南阳镇祥北村卫生室,只见新建的卫生室焕然一新,七八名患者在候诊室等待村医丁玮玮诊疗,秩序井然有序。“新建的卫生室条件比以前强多了,有了新设备、好大夫,我们都喜欢到这里看病。”正在卫生室里就诊的村民们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村卫生室提档升级工程,新建113个、改扩建47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达省示范标准的占总数的80%,提前两年完成盐城市村卫生室达标建设任务。同时为110个村卫生室新配备330万元的诊疗设备。配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村医,增加服务供给。

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在不断夯实的同时,城镇医疗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我区不断强化区级机构建设,大力实施医疗卫生体系提升工程,目前人民医院高新区分院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小海中心卫生院、草堰镇卫生院异地新建工程,西团镇卫生院原址改扩建工程,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病综合服务大楼建设项目,以及同期实施白驹中心卫生院异地新建和三龙、万盈、大中等镇卫生院上年延续改扩建扫尾工程,正在加快实施步伐。另外,同仁医院、权健医院等民营医院正在筹备建设之中。这些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我区人民群众就医环境,解决看病难问题。

 

注重创新推动,筑牢医疗服务网底

“我今年70多岁了,患有高血压,身体不太好,和村医蒋桂琴签约后,每月她都能上门巡视服务一次。每年还能到卫生院接受一次免费全身检查,我觉得这个签约值得!”三龙镇东红村村民刘老汉谈到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赞不绝口。该村卫生室室长蒋桂琴告诉记者,东红村常住人口2487人,2015年开始进行乡村医生签约工作,当年共签约203人,2016年继续开展此项工作,续约率达91.4%,门诊诊疗人次也在不断上升。

2013年,我区率先在全省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没有现成经验的情况下,我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探索出收费“个性化服务包”,并逐步完善,得到国家卫计委的高度肯定,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交流,先后有40多批次全国11个省份同行来我区考察学习。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推动了基层首诊。几年来,全区一二级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基本持平,村卫生室门诊人次年增长率达20%以上。

我区还创新推进居民健康卡工程。近日,大桥镇新农合参保居民王军来到区人民医院就诊,医护人员一刷他的居民健康卡,他的新农合费用统筹情况、户籍、健康档案、就诊记录等内容立即展现在眼前。同时居民健康卡还是一张银行卡,该卡的使用,大大缩短了患者报销医疗费用等候时间,实现了报销医药费用随诊随报、出院即报的目标。据了解,2013年11月,我区在全省率先发放居民健康卡,成为盐城市第一家开通使用居民健康卡的县(市、区)。截至目前,我区已制发居民健康卡15万张,25万张正在制作中,年内居民健康卡在农村居民中覆盖率达到70%。

 

互联网+医疗,优质医疗服务再升级

“有了远程视频会诊,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治疗。”前不久,小海镇北虹村高血压患者徐大妈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村卫生室,通过远程视频会诊接受区人民医院专家的诊疗。专家为她制订了新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建设工作,加大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建成“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先进创建市”;2014年,建成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成区域远程会诊、影像/心电系统,对上实现与上海、南京、北京等地三级医院远程会诊,对下与各镇卫生院实现影像、心电远程会诊,与各村卫生室实现远程视频会诊……

今年,我区又开发出“移动查房”系统。目前,该系统在全区镇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实现了医生实时下医嘱、护士实时执行医嘱、病情实时记录,优化了工作流程。同时,基层可以将住院病例的医嘱、电子病历、检验检查信息发送到人民医院,真正做到了医疗资源下沉。同时我区完成了健康管家、健康医生APP开发,并积极探索“互联网+云健康”等信息化新方向。

“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优化就诊过程中各个环节和资源,我区正在构建一个高效的医疗服务生态链。”区卫计委主任徐向东说,我区将依托现有的优势医疗资源,全力构建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真正让人民群众看病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