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家门口的公园 天天有笑声
本报记者 刘莹莹

 

每当夜幕降临时,西团镇天边湖公园就准点响起节奏欢快的歌曲声。跳广场舞成了家住附近的孙翠芳的爱好,每天吃完晚饭后,她就和村里的老姐妹们相约,一起在公园里伴着歌声跳起幸福的舞蹈。

近年来,我区城市建设始终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大力推进城市公园建设,形成了“一园一品、一园一景”的景观特色。如今,一批批景观公园、带状公园、小区公园,不仅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地标,也为居住在周边的居民提供了最佳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合理的公园布局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我区先后建成区奥体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两大中心和日月湖公园、西郊生态公园、湿地公园三大公园。除了银杏湖公园、湿地公园等高端大气的公园,城区住宅小区附近的小公园也不断建成开放。许多年轻人聚在一起打篮球、踢足球,中老年人结伴跑步,饭后“打打球”“跑跑步”逐渐成为居民们的生活习惯。“有时候和老伴去街上玩,就爱到小区的小公园坐坐,在那里听听戏。”住在康宁小区的徐安宁说道。

“公园为居民提供了交流平台,化解邻里矛盾,增进邻里感情。”家住飞达东路教师公寓的蒋爱芸告诉记者,以前,大家都关起门来过日子,邻居们一天到晚也难得见面。“现在,很多邻居都喜欢去湿地公园或者施耐庵公园锻炼,大家经常在一起谈谈心,关系比过去融洽多了。”

公园的建设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在社区建设中,我区十分重视小区公园建设,与住宅小区同规划、同建设、同验收,建设了一大批观赏性、生态性、良好的小区公园。在建设各类公园的同时,加强城市管理,改良公园树木、花卉,增加草坪面积,让更多的市民实现“出了家门,就进公园”。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我区将市民生态休闲公园建设成为“强身健体园”,充分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发挥公园的健身载体作用,一次性在市区公园、河边风光带、健身步道等健身点建成健身路径300多套、健身步道40多公里,每个乡镇都配套建设体育休闲公园,为市民营造更好的活动空间和健身场所,让广大市民出门即可参与体育运动,引导更多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健康生活新风尚。

公园还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我区在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发挥公园绿地功能,还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和特色,注重公园的人文内涵。金丰廉韵主题公园、消防主题公园、白驹镇会师文化主题公园等主题公园,均成为“宣传教育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些主题公园内得到充分的反映和渲染,成为宣传政策、引导教育的有效载体和窗口,潜移默化地将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市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