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王芳亭:穿过枪林弹雨的“重机枪手”
本报记者 杨 蕾 通讯员 王德祥

编者按: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无数中华儿女不顾生死浴血奋战。当历史硝烟散尽,幸存下来的战士们,如今已是风烛残年,垂垂老矣。这些经历过烽火岁月的老兵们,尽管英雄垂暮,但他们身上的铮铮铁骨却成为当今社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今日起,本报特别推出《致敬英雄老兵》栏目,以此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奋起抗争、前赴后继的先辈们致敬,并唤起更多人对老兵的关注。

 

王芳亭对记者讲述战争经历

 

王芳亭坚持每天读书看报

 

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合影老人一直珍藏着

 

“你好,请坐。”这是王芳亭老人见到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简短有力,透着军人的朴实与干练。王芳亭1925年出生于山东淄博,如今93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腿脚灵便,向记者讲述战争经历时,语调激昂,一脸坚毅。

“70多年前,我离开老家山东到部队服役。”王芳亭说,当年他来到渤海军区服役,那时候渤海军区属于比较大的部队,由于在部队里成绩突出,服役后王芳亭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重机枪手。“我服役后参加的第一战就是济南战役。”1948年国民党军重兵守备济南,华东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进行了济南战役。“当时我们的司令员是许世友,政委是谭震林,副司令员是王建安……”王芳亭一字一句地向记者讲述着这场战斗。经过八天八夜的生死决战,王芳亭和战友们打赢了这场战斗,解放了济南城。“我们还活捉了国民党高级将领王耀武。”王芳亭有些自豪地说。

然而就在这场战斗中,王芳亭不幸受伤。王芳亭说,机枪特别是重机枪,杀伤范围大,威力猛,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战斗阻力,因此在战场上,机枪手往往都是敌人优先攻击的目标。“一挺重机枪往往要四个人扛,大概有200发子弹,我又是主射手,更容易受到敌人的攻击。”王芳亭指着右胸被击中的部位告诉记者,当时被击中后,他并没有放下手中的机枪,而是继续射击敌人,直到击退敌人后才接受了治疗。“比起那些抛头颅、洒热血,英勇顽强的战友,我这点伤根本算不了什么。”王芳亭说。

之后,王芳亭带伤扛着重机枪参加了莱芜战役,继续随大军南下来到徐州参加了淮海战役。“当时我们吃的是冰块馒头,喝的是冰冷雪水。”王芳亭回忆,在淮海战役著名的碾庄战斗中,他和战友们冒着严寒和冰雪在战壕里生活了64天,凭着解放战争必胜的信念撑了下来。最终,这场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1949年,王芳亭和大部队经过七天七夜的快速行军来到安徽芜湖,并渡过长江打响了震惊世界的渡江战役,之后他和战友们一路行军,一路打仗,打到吴淞口战斗结束时,王芳亭所在的33军98师293团3营已损伤惨重。“300多人最终只剩下了7个人。”见证了千百战友俱往矣的王芳亭有些哽咽。解放后,王芳亭继续扛着重机枪,参加了解放浙江嵊泗列岛的对海作战……

上海解放后,王芳亭在上海公安15师任侦察科任排长,1955年被授予中尉,1964年被授予大尉。1957年6月29日,他被安排至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学习时,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并合影留念。“你看,领导在最前排,我在这里。”王芳亭用他微颤的手,指着墙上的照片向记者介绍。1963年,王芳亭从盐城军区调至大丰人武部,20多年工作中,他一直保持着清正廉洁的正派作风。“前些日子,我爸患病住院,尽管是全额报销,但住院期间,爸爸一直强烈要求尽早出院,因为他舍不得浪费公家的钱。”大儿子王炳勤告诉记者,从小他们就受到父亲优良作风的熏陶,这些是他们这辈子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