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施耐庵书院散记

徐友权

那天,陪文史研究员陈先生参观施耐庵书院。在书院茶坊里我们坐下小憩,看着那别致的茶壶,陈先生说还真有些《水浒传》中王婆茶坊、东京茶肆、州桥茶坊的韵味。他去过名扬天下的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想不到在施耐庵故里还有这样一座非同寻常的书院。

书院依据施耐庵故居设计建造,位于白驹镇西首的花家垛。这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土岛,四周芦苇丛生,绿树掩映,天高水阔,偶有一两只白色的小鸟掠过水面,悠悠然一派梁山水泊的意境。书院青砖黛瓦古色古香,典型的南宋时期建筑风格,内设文学院、乐群堂、书画院等。

施耐庵在这里生活、创作《水浒传》,直至终老。清乾隆戊申(1788年)年间,施耐庵后裔施奠邦、施文灿等将故居改建成施氏宗祠,咸丰壬子(1852年)施岑重修。施氏宗祠坐北朝南,斗拱飞檐,古朴典雅,东西宽16米,南北长43米,共有15间瓦房。

宗祠前后穿堂三进,第一进为门厅,内设茶坊。正中高大门楼上嵌有“施氏宗祠”白矾石匾,黑漆大门上配一对镏金铜环。第二进为中厅也称书坊,后人坐馆和艺人演说《水浒传》均在此厅。中厅共三间,雕梁画栋。东西山墙上嵌有两块石碑,石碑高2米,宽1米,碑上刻有施耐庵生平、诗词和建祠纪实。第三进为后殿,称福荫堂,供奉着施耐庵为始祖的祖先牌位42座。两边的楹联写着:“圣徒世系三千岁,才子家声六百年。”

每年农历三月初二、十月初二,施氏16岁以上的男性后裔都从各地纷纷赶来祭祖,慎终追远,焚香祭祀。1938年,日军侵略白驹时放火烧毁了施氏宗祠。

当然,现在的书院比故居高大气派了,但整个格局没有变。走进书院,可见庭院中有一面仿古照壁,上面镶嵌着一块刻写着《施耐庵书院序略记》的大青石。庭院中的一组群雕栩栩如生,记录了施耐庵与兴化挚友顾逖、便仓表兄卞元亨、浙江淳安挚友鲁渊、吴郡贤士刘亮以及门生罗贯中相聚书院的场景。一旁的墨池,由太湖石团团扣紧一瓢水,水上一束荷花,荷叶趴一只青蛙,池边是孩童提着木桶的雕塑。诠释了“借得故乡一瓢水,写成水浒万家书”的意境。

进入走廊,可见回廊墙面镶嵌着十四块汉白玉浮雕,每一块都记载着一段历史。“书林学海任遨游”“师生情笃撰巨著”“以文会友抒壮志”“秉烛畅谈《秋江》词”“大著水浒千秋颂”等浮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施耐庵在这里设馆授徒、以文会友、创作《水浒传》的画面。

檐廊连贯左右主房,祭祀区有一尊孔子坐像。在孔子像身后,悬挂着“万世师表”横匾和缕空木刻《孔子讲学图》,展现了孔子与72弟子在杏坛讲学情景。

书院的讲堂即藏书楼,分上下两层。门前有两层高的抱柱楹联:“草木百年新雨露水浒寨中屯侠客,车书万里旧江山梁山泊内聚英雄。”或许朱天曙先生在写这副气势磅礴的对联时,眼前浮现的是这芦荡中的花家垛分眀是聚天下好汉的梁山泊,这施耐庵书院就是那108条好汉聚会议事的忠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