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以我热血荐轩辕

本报记者 韦蔚

 

【名片】

王璀,男,原名王璨,又名吼中,1921 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41 年光荣牺牲。

 

【事迹】

1921年7月,王璀出生于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兄妹八人中,他排行第七。父亲在通明电灯公司任职员,工资微薄,难以维持家庭生计。初中毕业后,王璀在通州师范工作的伯父资助下,进入南通中学读书。

在校园里,王璀是认真学习、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抗日战争爆发及淞沪抗战失利后,他为祖国的前途深感忧虑,经常和进步同学一道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他把鲁迅的诗句“我以我血荐轩辕”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希望能早日去前线杀敌报国。然而,王璀也看到一些人麻木不仁,面对国家存亡,无动于衷,整天沉醉于寻欢作乐之中。他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唤醒那些“ 沉睡的人”,所以改名“ 吼中”。在他参加革命后,又改名王璀。“ 璀”、“ 璨”都是形容鲜明光泽的玉石。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一直是一个形如璀玉、志如坚石的人。

1938年3月17日,南通被日军占领。王璀随家人逃难,暂居南通乡下三姓街十家园的亲戚家。在当地进步青年的影响下,王璀参加了南通县动员委员会抗日救亡团,开展街头讲演、办识字班、读书班、唱歌演戏等抗日活动。后来,由于敌特的跟踪破坏,抗日救亡工作团无法持续活动,被迫解散。为了寻求新的抗日途径,1940年春,王璀在浙西桐庐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后来按照部队安排来到苏北东台县。由于工作能力出色,组织上分配他担任东台独立团一大队教导员。

1941年7月,日伪军占领了大中集、新丰镇、裕华镇,并建立了据点,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反复“ 清剿”,不少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遭敌杀害。为伺机打击敌人,东台独立团命王璀率大队移驻台北地区,监视敌人行踪。

7月下旬的一天下午,王璀率领部队,从石家湾子急行军进驻大中集南边六匡桥,袭击了停靠在大中集二卯酉河上的敌方汽艇。为防止敌人报复,部队连夜转移到南阳镇。由于一夜没有休息,第二天吃过午饭后,除站岗值班的外,其余士兵便进行午休。下午两点,一艘船缓缓地从一卯酉河西边过来,有几个老百姓模样的人在岸上拉纤。站岗的士兵误以为是民船没有报警。当船行到大桥旁时,一位士兵盘问船上装的什么东西,埋伏在船舱里的日军突然开枪将我方士兵打倒,接着启动汽艇发动机,向我方士兵冲击,情况十分危急。

听到枪声响起,王璀心里焦急万分,赶忙和警卫员跑到出事地点,指挥部队迅速应战。由于敌方人数众多,王璀决定由自己断后,掩护部队向东南方向的玉米地里撤退。经过激烈的战斗,撤退的部队得以安全转移,而王璀却中弹牺牲,践行了他“以我热血荐轩辕”的誓言。

 

【传承】

今年76岁的沈旭珍有收集烈士资料的爱好,王璀的事迹让她印象深刻。“虽然家境贫寒,却一直坚持学习;无论环境多么艰难险恶,依然坚定报效祖国的信念。他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一腔热血,守护着一方百姓安宁。”在沈旭珍看来,现在的和平生活都是无数个和王璀一样的烈士用生命换来的,这样的英雄永远值得人们怀念。她告诉记者,从前,她就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讲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听,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采访得到区委党史办的支持)

烈士王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