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就蒜是赌?

中秋过节,农民不放假,田野里满是种蒜的乡邻。经过一阵市场低迷,大家都认为蒜价应该到了走高的时候,所以种植热情高涨,希望“赌一把”“赢一年”。

“一颗蒜”总是熏得农民泪流满面。行情好时,亩收入达到上万元,差的年份,却要亏上好几千。在“蒜你狠”和“蒜你贱”的交替轮回中,农民被“过山车”撞晕了头,总也“找不着北”,每年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去年涨了今年就种”“别人种了我也种”,“追风”成了农民应对市场最普遍的方法,成功与否全看“赌”得对不对。“赌”对了,春风满面、喜气洋洋;“赌”错了,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就蒜是赌?还不尽然。“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种植路径在农村并不鲜见。谷贱伤农、瓜果肥田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我们在责怪农民缺乏经营意识的同时,是否还应该扪心自问,究竟该由谁为农民提供市场预警?市场有市场的“游戏规则”,种什么、种多少,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就算“市长”也无权干涉。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民和“市长”在市场面前只能“无能为力”。

农副产品频陷周期性暴涨暴跌,根本原因在于供求信息不对称。如今的农业生产,既要“低头耕地”,还要“抬头看路”。“抬头看路”如何看?记者认为,只要按供求关系组织生产就能产销对路。无论发展什么品种,都必须展开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只有全面掌握市场需求信息,真正做到“市场要啥我种啥”“市场缺啥我种啥”。科学的数据研判哪里来?“市长”可以大有作为。政府可以建立农产品大数据库,让农民在“耳聪目明”中不再“找不着北”;也可以打破行业分割组建市场联合体,实施订单作业,让企业、农民相互“抱团”,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道路千万条,目标就一个,解决市场与田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当前,农产品市场周期越来越短,价格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农民既要会种会养,更要善于博弈市场。“赌”也许可以“赢一年”,但绝不可能赢得长久。

(蔡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