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卉
大桥镇大桥村“桃源居”徽派风格的房屋提升农村“颜值”。
徽派风格的小洋房整齐划一,笔直的水泥路平坦宽阔,四周的绿植生机勃勃,老人孩子漫步嬉戏在健身广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新画卷。日前,记者在大桥镇大桥村集中居住点“桃源居”采访时,被这里的“高颜值”深深吸引。
集中居住点入口设置特色绿化景观和标志构筑物,居住点的中央分隔带设计展示了“大桥村”特色形象标志,在各道路节点分别用舌尖记忆、大桥风华、百年传承、乡建密码、五谷丰登、春耕掠影来展现“大桥六风”。“以前的居住环境可以说是脏乱差,自从搬到这里之后,房子大了,环境好了,日子过得更舒坦了。”“以前的路哪有这么好,现在小汽车直接开到家门口。”见到记者,集中居住点的村民们纷纷夸起了他们的新家。
告别危旧房,住上小洋房。“桃源居”内,不仅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绿地、广场、景观池塘等配套设施也是一应俱全。房子是“高颜值”的新式楼房,配套是城市小区的标配,这是村民们以前没想到的生活。
“我镇始终把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精心谋划、系统推进,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去年共改善农房187户,今年确保完成新建农房352户、提升改造农房125户的任务。”该镇党委书记陈国军告诉记者。
走进其中一户,只见一楼客厅餐厅宽敞明亮,厨房整洁卫生,各类家具齐全。主人奚苏堂和妻子正在打扫卫生,他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住的老平房已经将近40年了,改建难度极大,预计费用也要20多万。“现在我花20万元,就能住到集中居住点,很划得来。而且附近生活设施很棒,一点不比城市差。”
“桃源居”集中居住点靠近集镇,各类商业服务配套完善,周边幼儿园、学校、医院、超市、快递点等公共服务齐全。同时建有健身跑道、健身器材、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健身设施,村口的露天广场还可以满足群众各种娱乐生活的需求。“对新建集中居住点,我们本着节约集约、便民利民的原则,合理规划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农贸商业、金融物流等公共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420平方米。”陈国军介绍。目前,居住点已启动二期道路、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预计12月上旬全面竣工。
如何让农民的生活空间存得住乡愁、留得住人心?该镇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子。该镇建设环保服务中心主任陈晓波介绍,他们专门聘请杭州田予景观规划设计单位对“桃源居”进行科学规划,利用现有资源和建设条件,形成“一心一环五组团”的布局结构。一心即公共服务中心,一环即椭圆形的环形交通路网,五组团即道路网和绿化带分布成五个居住组团,农房建筑努力呈现原生态田园风光、乡村风貌,真正让农民住出归属感,活出自豪感。“集中居住点内正在规划设计村史馆,围绕大桥村‘海、桥、盐、商、农、桃’六大特色文脉,充分挖掘历史,留住记忆乡愁。”
“天蓝、地绿、水美,乡村振兴,让我们农民的日子更有盼头了。”陈国军衷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