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圆了安居梦 暖了百姓心
本报记者 陆 卉

万盈镇六川村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调查登记村民房屋情况。

 

“100多个平方米,楼上楼下小洋房,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能随时洗上热水澡,做饭用电磁炉或煤气,出门生活设施又很方便,现在生活太好啦。”尽管才搬进新家几个月,但大桥镇洋南村三组的储安康仍然十分激动:“我这房子,不比市区小别墅差!”

在我区,像储安康这样住进新房的农民数不胜数。2018年以来,我区围绕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采取维修加固、原址翻建、新建集中居住区托底安置等形式,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使得农村人居环境大变样。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农村住房建设实景中,3000多户农村贫困群众告别旧舍搬进新屋,开启蒸蒸日上的全新生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想都不敢想。”走街串户看安居,这是记者在集中居住点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很多老弱贫困户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每一处新房和维修后的安全住房都带给他们满满的获得感。不少农民群众感叹:“这才是真正奔小康。”

从老旧房到安居房,从住得上到住得好,实现广大农村贫困群众“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一头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另一头系着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

万盈镇兆丰村四组的王汝芹是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居住的房屋墙体质量较差。经过该镇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王汝芹了解到贫困残疾人家庭改善住房条件的优惠政策后,立刻决定拆除旧房,申办到益民集中居住点建新房。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王汝芹不到三天就办妥了申报建房手续。王汝芹说:“工作人员告诉我,我自己只要花4万元左右,就能搬进一套新的小楼房。”

我区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聚焦精准脱贫,最大限度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强力补齐农村住房安全保障短板,全面保障农村住房安全。坚持鼓励进城入镇、留村集中居住和村庄改造提升相结合,优先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入镇落户,优先改善低收入农户居住条件,优先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把改善四类重点对象和重点工程沿线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作为底线任务,突出抓好204国道、226省道、351省道、铁路沿线以及“四类人群”危房户和D级危房户改善工作,确保今年完成325户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户和833户D级危房户房屋改善。

为确保“四类重点人群”房屋改造到位,西团镇成立质量督导小组,对工程每个环节进行蹲点监督。实行“一户一档”的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层层审核,报批用款计划,严格资金监管。大桥镇优先解决四类重点对象的危房改造问题,对临时困难家庭和特困家庭采取倾斜支持,保障全镇最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截至目前,27户四类对象的D、C级危房全部完成改善。

搬迁安置积极稳妥,农房项目建管并重,产业配套便民惠民……农房改善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的不仅有崭新的家园、美丽的环境,还有便利的生活、增收的机遇。如今的大丰田野乡间,老百姓居住的房子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美。

 

特写

改的是房,暖的是心

 

日前,记者来到大桥镇大桥村集中居住点,见到韦翠英时,她正忙着在厨房里收拾。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斜射下来,灶台上用过的厨具、调料摆放整齐有序。

“全靠党的好政策,我们才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今年8月,韦翠英搬进了新建集中居住点的新房。“以前住的老房条件太差了。屋顶是青瓦盖的,后墙有好几条裂缝,冬天漏风,夏天怕让雨给冲倒了,隔板还有老鼠打窝。”回忆起曾经住着的老房子,韦翠英不免面色沉重。她说,那时大家的房子都是自己建的,屋里是泥巴地,地面坑坑洼洼,难以打扫。加上家里一直没有翻新房子,时间久了,房子质量越来越差。“咋不想盖新房呢,条件差,缺钱,盖不了。”韦翠英叹了口气。

该镇把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摆在突出位置,精心谋划、系统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在摸排调查中,韦翠英的房子被评为D级。该镇工作人员将韦翠英列入名单,在补偿和安置等方面给予保障,协调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没多久,韦翠英就搬进了居住点的新屋,“现在的房子,不仅漂亮宽敞,村里还给通上了自来水,还有卫生间,生活起来更加方便了。感谢党和政府,都是国家的政策好,圆了我的新房梦。”

对于贫困户来说,改的是房,暖的是心。随着一间间破屋危房被拆除、一条条乡村土道被硬化、一栋栋新式住房拔地而起,大桥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