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我的知青老师
王 霞

周末去大丰知青纪念馆转了一圈,“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68年开始一直到1978年从城市去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

我出生于1970年,他们来到农村时我还小,我能接触到的就是教我的知青老师,在我整个少年时期,他们对我的影响很大。

他们是美丽时髦的,充满活力的。

我说我上过幼儿园,很多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那个年代老师多稀缺啊,幼儿园就是“奢侈品”。我的幼儿园老师叫高晓玲,她教我们唱歌跳舞,编排节目。我还是各类表演节目中的主角。高老师精心编排,带着我们到大队、乡里去表演。舞台上,涂满油彩的脸蛋,既兴奋又紧张。那时生活还很艰难,但我的父母还是很愿意拿出微薄的收入为我置办一身演出行头,这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是天大的喜事。那件表演服保存了很久,直到我长高,再也穿不上了为止。演出毕竟少,更多的是在阳光明媚的下午,高老师把我们一群孩子拉到田头,给正在除草耕种的叔伯阿姨唱唱歌跳跳舞,我的妈妈也在其中,我就记得妈妈眼睛笑起来弯弯的,现在想来那都是满满的爱啊。高老师在闲暇之余喜欢坐在太阳底下给我们扎辫子,走在回家的路上,甩着老师给我扎的辫子,蹦蹦跳跳,特别神气。我姐姐看到就说:“老师又给你扎辫子了!”

上了小学后接触到了更多的知青老师。有个音乐老师。我竟然忘了他的姓名,只记得他站在讲台前,拉着手风琴,身体前倾或后仰,脚还配合着音乐的节拍轻点地面,用现在的流行说法就是“帅”“酷”。他教我们简谱,教我们合唱,很多时候他会点名让我唱歌,他激起了我对音乐的喜爱,我的心里也特别喜欢他,上放学途中都是唱着歌走路的。

转眼来到初中,巧了,其中一个数学老师高晓培,她是高晓玲老师的姐姐。初中同学现在说起高老师还记忆犹新。高老师烫着长长的大波浪卷发,随着她转身写板书,波浪长发就在她的肩头跳跃着,配合着她写字的节奏,阳光隔着窗棂洒落在教室,我有些晃神,想象自己也有那一头的卷发,那是多美的事啊。

高中的语文沈老师,瘦瘦高高、皮肤白皙、唇红齿白,和当地的男老师有着不一样的气质,一眼就能辨认出来。课堂上,阿Q的悲剧人生就在沈老师红唇白齿的交替中结束了……

后来这些知青老师都陆续返城了,和我们也失去了联系,现在想起来,对他们来说,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乡村,多多少少有些遗憾,可是对于我们这一群乡野的孩子来说是天大的幸运。有知青老师的地方,乡村教育的景况是有很大改变的。他们是文化的使者,在农村播撒着文明的种子,他们传授了我们知识,激起我们对美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不是知青老师开启了我们的心灵之窗,我们说不定还会重复上辈人的生活。

站在展馆前,看着眼前熟悉的物品、熟悉的场景,心中默默说一声:“谢谢你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谢谢你们,我的知青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