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农情信息精准推 适时收种效益高
——我区农民尽享农情气象等现代信息福利

“亚芳,你家小麦黄成这样,怎么不叫收割机来收割呀?”“我老公说他查了手机上的农情信息,最近不下雨,可以让麦子‘穗上熟’,过两天再约收割机,收完当场就能卖。”

王亚芳是万盈镇金龙村村民,平时在村里找点零活干。她丈夫张必远是木瓦匠,在外跟着建筑公司老板干“立模”活,一天工资200多元钱,很少耽工请假。因舍不得种了几十年的七八亩麦田,每到收种时,两口子就起早贪黑搞“突击”。

今年,张必远在朋友的推荐下,关注了“大丰三农信息群”“大丰发布气象服务”等信息发布平台。“如今这农情发布、气象预报可真准,按照平台提示收种,一不会误农时,二不会‘烂麦场’,好得很呢。”

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气象部门等,将农情信息发布与气象预报结合,为广大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三农信息”。其中,气象信息最长可预测15天,精确到小时。农情信息主要是对农作物的收种管进行实时指导服务,由区农业农村局高级职称以上的农技、农艺、农机专家会商编发。平台会视农事特点、要紧程度等向用户推送信息,用户也可自行查看。今年夏收期间,我区设立条线值班制度,提供24小时现场指导和信息化服务。

作为我区最大的“粮囤子”,华丰农场稻麦种植面积近十万亩。每年最让场长宗德富不安的事便是“这农机才下地、麦子刚摊场,突然来场雨、刮阵风怎么办?”此外,收麦莳秧需要准确掌握温、湿度,这对于一天到晚忙在地头的农民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华丰农场夏秋两季收种量大,人机调配、场地周转等都需要提前计划安排,自从有了“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宗德富指挥收种管再没发愁过。

将气象预测预报技术搭载现代通信手段,运用于农业防灾减灾、提质增效,是我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区委、区政府牵头建立“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通知”“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提示”“重点农情调度”等制度,构建会商研判、防御指南、趋势预报、灾情报告、抗灾补救措施等科学防灾减灾流程体系,最大程度地规避灾害、减少损失。

一条信息保住了一场麦。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韦桂和在市里开会时,获悉权威部门一则强对流天气预警。在预判出该气流到达我区的大致时间后,韦桂和迅速编辑信息发送至“大丰三农信息群”。果然,一场雷雨大风袭击了我区一带多个乡镇,因为有这条预警信息,大部分农户紧急停收抢场,避免了损失,这样的情形在我区夏收夏种期间时常发生。

(朱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