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世事变迁
乡村路

徐友权

那天我开车带记者小张去村里采访,汽车沿着乡村公路疾驰。宽敞的柏油路面上划着彩色的交通标线,路两边是高低错落的景观树。

小张有些疑惑,他问我你确定这是乡村公路,我笑着说确定而且肯定。这条路是镇里的中心路,最近经常出现在微信朋友圈和抖音短视频里,被人们称之为最美乡村路。

我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走了无数趟,见证了它的沧桑变迁。

记得有一年夏天,宣传部的老吴下乡采访。我问他想采访哪方面的内容,他说想去村里看看,报道农业生产方面的典型。我把老吴的想法向领导作了汇报,领导说你带他下去看看。

当时通往各村的路都是泥土路,而且路面坎坷狭窄。镇机关干部下乡都是骑自行车。县城机关的干部要下村检查工作,我们就叫一辆“二轮车”送。所谓“二轮车”就是送客的自行车,车夫们不仅车技好,而且腿上功夫了得。

为了方便采访,我决定自己骑自行车带老吴下乡。他双手搂着我的腰说这路太颠簸,我这屁股吃不消了。我说乡下的路就是这样,比不了城里的路。他叹了口气说,什么时候乡下也有公路就好了。

我和老吴跑了一整天,村里要留我们吃饭。我说我们回机关食堂吃,天色不好,可能要下雷阵雨,下雨了我们就回不去了。刚骑车走了两三里,雷阵雨就劈头盖脸地浇了下来,慌忙中赶紧跑到路边老乡家里躲雨。

雷阵雨来得快也去得快,一会儿工夫雨就停了。老吴皱着眉头说如果知道下雨今天就不下乡了,现在困在这里没办法走了。我说有办法,脱掉鞋子赤脚走。我扛起自行车走在前面,老吴光着脚在后面跟着。

可是刚走了没两步,就听他“哎呀”一声大叫。我赶忙放下自行车问他怎么了,他说脚被划破了。我们只好又回到了老乡家,找了块布条把他的脚包扎起来。我跟老乡借了双胶鞋让老吴穿上,然后重新上路,走了两个多小时才赶到镇机关。

老吴瘫坐在椅子上直喘粗气,晚饭也不想吃了。他苦笑着说,乡村路好难走啊,回去后先写一篇现场新闻,题目就叫《乡村路》。我知道老吴的感受是发自内心的, 或许这次经历会让他的作品更加深刻。

难走的乡村路不仅影响了村民的出行,也阻碍了镇域经济的发展。有一次镇领导去广东招商请来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那天他们带着这位老板去看规划中的工业园区,可老天不作美,瓢泼大雨把乡村泥土路浇了个透。西装革履的老板刚下汽车就摔了一跤,板着脸再也不肯往前走半步。他们赔着笑脸把老板请到县城的宾馆住了一宿,第二天老板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镇领导痛下决心,多方筹资修路建桥,改善营商环境。如今工业企业星罗棋布,已有上百家企业落户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瓜果飘香,成了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

白驹过隙,一切恍如昨日。今天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高等级的乡村旅游公路,路上村民们的家用小汽车和运送农产品的货车穿梭不停。路东绿树掩映着新型农村社区漂亮的农家小楼,路西清凌凌的河水像一条银色的缎带绵延伸展,让人顿觉心旷神怡。不禁感叹,好美的乡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