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高温,纵然不干活儿也流汗。然而笔者日前在南阳镇一农业企业采访,诺大的车间里风机送凉,大麦茶解渴,令人有一种盛夏清爽的感觉。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该公司每天有六、七十位农民务工。公司规定,田间劳动每天只上早工和晚工,上午九点至下午四点休息避暑;车间劳动备有电扇、风机,大麦茶、纯净水全天免费供应。公司还为员工准备了预冷毛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消暑物品,虽连日高温,但公司未发生一起中暑热伤事件。
农业生产是最大的田野作业,纵然是农副产品采收、加工、流通也都难免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夏季高温炎热,正是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人力管护的时期,做好防暑降温,保障生产者健康安全尤显重要。然而,由于农业生产早已放权于民,农民自主组织安排生产,农事趋紧等,往往出现一些农民不顾气温炎热“耐田”作业,过去因中暑引起的伤亡事件在少数地方时有发生。笔者了解到,当前有不少内陆地区的农民工去沿海农企打工或进城栽植管护沿街花卉苗木,这些农民早出晚归,中午就在野外树荫下吃自带的干粮,不仅饮水、纳凉资源不足,出行途中行车安全与避暑均令人担忧。而一些老年留守农民和一些土地未流转户的秋熟作物田间管理,如施肥、治虫、锄草等,都难免高温作业,防暑降温保安全成当务之急。
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于民生安危、社会稳定关系极大。要积极宣传引导,开导一些观念传统的老年农民,合理安排农事,避开高温作业;所有接纳农民的农企、单位要给予务工者必要的纳凉场所和解渴茶水,午间高温关闭作业流程;镇村相关组织应要求农民流动务工经纪人、组织者对高温时期务工人员安全负责,出行务工者途中饮水要备足,落地劳动的茶水供给、饮食午休场所、中暑应急药物措施要配备;生产劳动不得无视高温赶工期、订时序,对违反劳动保护条例规定、造成民工中暑伤亡的行为要依法追责,营造劳动安全、安全劳动、劳逸结合的和谐生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