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写作成为我的终生爱好

陈万荣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村里人都知道我爱好下棋、打牌。上世纪80年代初我迷上了写新闻稿件,连续3年用稿总数名列全县前茅,被县委宣传部表彰为“十佳通讯报道员”。不久被县广播站招聘为驻片记者。两年后又被抽调到编辑部任记者、编辑,一干就是20多年。

60周岁那年春天,我离开了熟悉的工作岗位,一方面我想到有了空闲的时间可以打打牌、下下棋,另一方面又习惯了宣传报道工作,总觉得有些恋恋不舍。正巧县国土局招聘报道员,与我签订了3年的聘用合同。重新收拾起我的爱好,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尽最大努力较为出色地完成了宣传报道任务。3年期满准备续签合同的时候,我不幸患病住院治疗,不得已回家休养。

老伴和女儿都劝我安享晚年,我也表示不再“爬格子”了。主要精力放在跑步、读书、看报上,偶尔也下棋打牌打发时间。但出于对新闻写作的热爱,每当发现身边的“闪光点”,总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当年秋天,邻居单美兰身患重病去南京住院治疗,10多名乡邻主动帮助他家收玉米、摘青椒。当晚我就写了一篇现场新闻,后被多家新闻媒体采用。从此以后,只要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我便及时发稿。有人开玩笑说:“老陈又焕发了写作青春。”

采写新闻稿件是我最大的爱好,也是我的一种追求,但我也有自己的原则:正能量、接地气、内容新奇特。

我所在的小海镇是一个革命老区,外界称这里是“苏北的延安”。我通过走访、挖掘、采写了烈士郭守贞、文化名人邹韬奋等为题材的10多篇红色历史故事,以加深青少年对古镇小海的了解。

3年疫情期间,我冒着风险深入一线采访,采编身边人在抗疫斗争中的感人事迹,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灾情结束我被评为全区抗击疫情先进个人。

万盈镇康宁、金龙等村遭受龙卷风袭击后,我第一时间赶往灾区跟踪采访抗灾救灾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向媒体发送新闻稿件10多篇,拍摄照片500多幅、100多个视频,受到灾区干部群众的好评。

退休后有了充足的时间,一有空我就外出旅游,每到一处我都习惯记录下所见到的人文风景,先后写了300多篇游记,其中《红船精神放光彩》《巍巍宝塔山》《走进大别山》《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等文章给读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退休后我又有了奔头,10多年来,我努力用手中的笔弘扬正能量。我写作不为独自欣赏,更多是为社会、为大众尽一点责任。2023年,我加入了区老年作家协会,这使我完成了从“记者”到“作家”的华丽转身,有了更多机会与同龄人一起交流写作的机会。都说最美夕阳红,只要身体允许,我便会继续为时代而歌,因为写作是我终生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