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晨) 眼下,正值小麦拔节的关键时期,我区广袤的田野里,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管景象。农户们抢抓农时,进行撒药、施肥等作业,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指导,为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4月9日上午9点多,在新丰镇耀增家庭农场,农场主孟国和正熟练地操控着植保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作业。伴随着无人机螺旋桨的嗡嗡声,白色的药雾均匀地洒落在翠绿的麦苗上。孟国和介绍,用无人机打药更加均匀,能够精准覆盖每一株麦苗,一亩地可节省农药成本10%到15%,还可有效提高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为小麦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力保障。“以前这200亩地打药,用人工的话,需要1天时间,正常需要7到8人参与,现在我1个人1台无人机,只要2个小时,就能精准地将农药撒到位。”孟国和说。
像孟国和这样使用无人机进行春管作业的农户在我区越来越多。在科技赋能的作用下,全区小麦春管工作更加高效、精准。近年来,我区持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设备的推广应用力度,为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农技人员正根据上级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及时指导农户开展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新丰镇农村工作办公室农技人员韦建军说:“全镇13.9万亩小麦在拔节初期已普遍防治一遍,针对部分蚜虫高发田块,我们又及时指导农户开展二次补防。同时将重点抓好小麦穗期以赤霉病防控为重点的两次用药,做到药肥混用、一喷三防、两次用药全覆盖,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