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为“市民课堂”点赞

江建新

 

近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行知互动剧场上演了一场以“学在丰有约,艺展新风采”为主题的视听盛宴:市民参与学习、市民自己表演的广场舞、旗袍秀、抖空竹、茶艺、合唱等精彩纷呈的节目吸引了全场450多名观众的关注。这是“丰有约·市民课堂”公益培训开课以来的首次成果展演,让大家见证了市民课堂学员从教室到舞台的华丽蜕变,感受到大丰文化惠民的蓬勃活力。

去年10月份以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根据市民需求,聘请社区在理论研究、科技创新、非遗传承、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生活美学等方面具有特长和技能的人担任教师,精心打造“丰有约·市民课堂”。课堂开设非遗抖空竹、生命急救、茶艺品鉴、整理收纳、面包烘培、插画布置、体态矫正等13类特色课程,将实用知识与文明风尚融入日常教学,免费培训市民提升技能,构建了“学习—实践—展示”的完整文化生态链,形成了文明实践“以文化人,以艺融心”的大丰模式。区文明办积极整合资源,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摸查市民对课堂内容、课程时长、开课频率等方面的偏好,主动收集各类学习内容,形成备选课程库,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开课。据统计,“丰有约·市民课堂”已累计开课300多次,吸引了1.5万人次踊跃参与。

“如坐春风之中,仰沾时雨之化。”市民课堂为我们开拓了一条文化共享的新途径,搭建了一个文明培育的新载体。其之所以能赢得市民的青睐,首先在于它的公益性。政府在我们“家门口”提供这么优质的免费资源,对市民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能够吸引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兴趣的市民广泛参与。其次,市民课堂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让学习成为随时可及的生活方式。比如像太极拳、八段锦、旗袍秀等课程可以在不同时段、不同地点教学,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机会。市民课堂还以其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城市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此外,市民课堂更是架设了社区邻里的“连心桥”。在课堂上,原本陌生的邻居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相识相知,重构了现代城市中的人际关系。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高楼大厦的巍峨壮观,也不仅在于商业街区的繁华喧闹,更在于那些能够滋养市民心灵、提升城市精神高度的文化空间。市民课堂,这一看似平常的城市文化设施,恰恰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栖息地,它以开放的姿态、丰富的内容和公益的性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平台,也为城市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期待更多的市民走进“丰有约·市民课堂”,相约共行,传播文明,走出一路精彩,秀出一路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