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孙炳合:破局“卡脖子”技术的追梦人

记者 杨琳 张月颖

在电子电路领域,一块30微米精细线路的IC封装载板,虽如发丝般轻薄,却承载着突破技术壁垒的重责。江苏博敏电子有限公司这一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深耕该领域的微板雕刻师——孙炳合。

深耕领域,投身民企转型。孙炳合专注电子电路领域多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大后,他便将智慧与热情倾注入行业发展。2020年,江苏博敏电子新厂奠基且面临产品升级转型,他瞅准契机加入。民营企业升级急需高端人才赋力,孙炳合的到来,为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打下基础。

攻关技术,打破垄断格局。加入江苏博敏电子后,孙炳合聚焦高端印制电路板及集成电路IC封装载板的工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IC封装载板作为薄型产品,对表面平整度、线路均匀性等要求严苛,需运用mSAP半加成工艺技术。面对特殊材料(BT、ABF等)处理复杂、精细线路制作要求高、终端信赖性保证难等问题,他牵头组建研发团队,搭建制程工艺技术平台。在ICS载板项目开发中,孙炳合凭借前瞻性眼光提前布局,精准把控环节、及时调整方案。团队不仅提前完成目标,还实现超薄板及超细线路技术开发,助力企业在业内竞争力飙升。目前,团队已攻克30微米细线路生产制作,有望突破20微米精细线路,逐渐具备与国外一线品牌竞争实力,打破日韩、中国台湾企业在高端技术上的垄断,让博敏电子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载板领域站稳脚跟。

多维布局,紧跟时代步伐。研发路上,孙炳合有清晰规划。他迅速组建专业化团队,引入高端人才并培养后备力量;借助公司原有产品线,从中低端拓展建立品牌效应;依托先进智能制造车间,开发认证高端产品线;推进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突破。如今,博敏电子IC封装载板已批量生产,正向更高端产品攻关。面对5G通信、AI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孙炳合带领团队积极布局。除了从传统电子电路向集成电路封装基板领域发展,还聚焦服务器计算存储等领域产品开发,为中国电子电路技术在国际舞台寻得更多话语权。

成果斐然,获多方认可。孙炳合在技术攻关与企业升级中成果丰硕,已申请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提升企业业界影响力。他本人2021年入选盐城市“黄海明珠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带领团队获盐城市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022年主导项目获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2023年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获评产业教授,兼职盐城工学院;2024年获“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创新团队,持续推动产学研多维度合作。

从投身民企转型,到攻克技术难题、布局未来发展,孙炳合以专业与执着,在电子电路“卡脖子”技术突破之路上坚定前行,用行动诠释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为中国电子电路技术进阶注入澎湃动力,也为行业人才发展、企业创新升级树立标杆,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电子电路技术在国际赛场绽放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