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试 说 国 学 入 门

陈德浒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又称“国故”“汉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是中国人的性命之学、是全面增强文化素养的学问。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国学热再度兴起,如今更是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国学热的升温和普及,是中华民族走向富强时追寻自己的文化之根,是增进文化自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国学之用,重在丰富、淬炼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增长人生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国学是我们的祖先5000多年以来留下的文化遗产。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以学科可分为哲学、史学、家教学、文学、民俗学、伦理学等;以传统图书类别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思想体系可分为儒、佛、道三家。儒学讲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讲究用慈悲心做普渡事,教人做善事、知因果;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讲究“天人合一”。所谓“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道出了三家的特点与互补之功。

国学的复兴,是时代的呼唤与要求。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如日中天,必然要大力弘扬国学。了解国学也就是了解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现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应该了解我们自己的学问——国学,决不可数典忘祖。

学习国学,首先要“入门”。早在民国年间,社会上就流传“国学深广,无际无边,入门不难,三百千千”的说法。而今,我国著名国学专家南怀瑾教授,极好地提醒了国内外有志于学习国学的人们,他说:“我经常告诉来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人,不要走冤枉路,最直接的方法是先去读‘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四本书。努力一点,三个月的时间,对中国文化,基本上就懂了。”南教授的阐述中,说明了学习国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起步不能过高,入门得从“蒙学”读物开始。就拿472个字的《百家姓》来说,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438个姓氏。有许多冷僻的姓氏,有些文化人认不识、读不准、写不出,更别说有关姓氏的源流和姓氏中的重要人物了。再说《千家诗》,所选的都是近体诗,五绝、五律、七绝、七律皆全,共266首,尽属名家名篇。内容健康、积极向上,题材广泛。写景则春夏秋冬、楼寺亭阁、名山大川、边塞禁宫;抒情则乡愁闺怨、离愁别恨、兴亡之感、今昔之叹。更有节候、百花、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等。读之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增长知识。在了解和掌握国学基础知识之后,再逐步进军部分国学经典,熟悉一些应知应懂的国学精粹。假以时日,持之有恒,逐步积累,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收获。

总之,国学入门,一定要以读书为前提。如今出版的国学读物,不仅丰富多彩且都是无障碍读本,通俗地说,“老师”就在书里,什么生字注音,典故解释、古文辨译欣赏等,一看便知。关键在于毅力和恒心。以“四书”为例,《大学》1600字、《中庸》3500字、《论语》15000字,《孟子》35000字,总共5.5万余字, 是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西方人士称中国的《四书》是《东方圣经》。这四本书假如每天读懂100个字,坚持不懈,最多二至三年便可读完,这样不仅是算“入门”,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名“准”国学人才队伍中一员了。

诚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学早已不再是人们追求事功的唯一法典,我们不赞成对国学的功能无限夸大。但国学必能促进我们对真、善、美的崇敬,唤起我们对伟大深邃、美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进而审视观照我们自己的内心,见贤思齐,激浊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