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郭守贞烈士:
燃情异地他乡的精神火炬

朱明贵

“清明”时节,草长莺飞。

这天,为写红色英烈传记,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曾经安葬令几代大丰人敬爱铭记的江西籍革命烈士郭守贞的那片麦地。

“你看,这口池塘的北边,那片比周边凸起的身地就是我们‘沈小西南’过去有名的明理堂旧址和台北县临时县公署所在地。当年在殷家灶战斗中光荣牺牲的郭守贞、鲍志平等烈士灵柩就是首先送到这里的。”顺着87岁李信和老人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小小池塘安静无波,麦苗正拔节生长。少顷,从那绿野仙踪间,我仿佛听到了当年人民扶着烈士灵柩的哀哀哭泣,感触到那时潇潇春雨洒在身上的丝丝冰凉……

1943年8月10日,时任新四军台北县独立团政治处主任的郭守贞率领独立团一连战士赶往东台三仓,参加完军分区“八一”比武大会返回部队时,比比武获胜更令郭守贞高兴的是这天同在台北独立团担任卫生员的未婚妻正在“翘首以盼新郎归”。这位姑娘名叫朱瑛,在艰苦岁月中与郭守贞相识、相知、相处,并建立起深挚恋情。由于敌我交战不断,迂回迁移频繁,郭守贞与朱瑛的婚期一拖再拖。胸怀“打败日伪军,解放全中国”壮志的郭守贞深感对不起朱瑛,然而意欲表露歉意时,却被深明大义的朱瑛 “挡”回。作为走出家乡、融入救国大军队伍的她,何又怎么不是与郭守贞志同道合的呢。

1943年春夏时节,苏北战事似有趋缓之象,大家催促他俩完婚。而就在这时,军区首长提出抓住时机开展大练兵,并决定8月上旬借助庆祝“八一”建军节组织军区比武大会之际,进一步提升将士战术能力水平。

集训练兵命令一下达,身为政治处主任的郭守贞自告奋勇挑起选兵参赛的担子。他在指导全团做好面上全员集训的同时,挑选出相当于一个连的兵力进行强化训练,代表独立团参加比武大会。带兵操练忙得不可开交,郭守贞与朱瑛商定,比武大会一结束,他俩就结婚,婚事与比武获胜共贺同庆,大喜的日子就定在1943年8月10日。出征比武那天,郭守贞搁下一句“比武回来结婚,不迟”,便带兵南下三仓而去。而新娘朱瑛以及战友们则一起布置新婚房间,备好喜酒,只等新郎凯旋。

当天晌午时分,满怀胜利喜悦返回的郭守贞和战士们行进至何垛河大桥街西与沈灶交界的殷家灶时,当地一老百姓上来密报,称有约百余日伪军分乘6条装运修筑碉堡使用的砖块砂石等建材的民船,从东台顺何垛河开往潘撇方向,马上将经过殷家灶流域。

听到情报,郭守贞即刻作出判断。虽然上级没有下达让他们遇敌打击的指令,他也来不及去想新娘的期盼和战友们的庆功准备。因为他明白,沈灶、大桥、潘撇是苏北平原与东海沿线军事要地,若敌人乘机在这些要塞有效布下军需物资,对今后我军顺利拿下这片战区极为不利。他与指导员鲍志平、连长刘玉壮紧急会商,在评估兵力阵容后,决定出其不意,伏击这支船队。并将临时指挥所设在岸边一土地庙里,随后察看沿河有利地形,命令战士在河岸的玉米地埋伏待战。

片刻,西边果然先行驶来3条民船。这3条船上乘员全部为伪军,日军则可能是在后面3条船上。因为何垛河流经殷家灶土地庙段有一个弯子,只听其声不见其船,形成了视觉盲点。屏住呼吸的郭守贞和战士们见3条船进入伏击圈,便突然跃起大喊一声“给我狠狠地打!”。霎时,子弹、手榴弹从两岸各个掩蔽点投向了敌船,3条船很快着火,被击破的船体进水沉没,伪军死的死、伤的伤。

就在前面战斗正酣时,后面3条船上的日军判定前船遇袭,马上与前船拉开距离,一批日军带上枪枝弹药趁我军不备,登岸后从战点外围包抄我军临时指挥所附近。正在指挥部队与敌人正面对战的郭守贞突然背后枪声响起,他立刻命令其他人卧倒,而一颗子弹却击中他的胸部,军衣上半身一片殷红,他倒在了何垛河边。

鲍志平、刘玉壮等继续坚持指挥战斗。不久,鲍志平也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刘玉壮等在地方贤士帮助下,含悲忍痛将郭守贞、鲍志平收殓入棺,将二人的棺材抬运到海洋乡(即今小海镇)明理堂的台北县临时县公署所在地。此后,另外6位牺牲战士的灵柩相继辗转运抵明理堂安葬,只有郭守贞烈士的灵柩,因上级有指示而停置于明理堂一侧的六角亭内供人瞻仰。

英雄牺牲后,台北县在明理堂建造革命烈士纪念塔,并于1944年8月20日举行隆重的纪念塔落成典礼暨郭守贞等英烈安葬祭奠仪式。台北县独立团彭寿生团长亲自带领战士掘土奠基,时任县长杨天华亲笔题写的墓志铭被镌刻在一方用荒石研磨而成的巨大石碑上。仪式中有一个重要程序,是县长宣布军地研究的一项重大决定:为表彰、铭记郭守贞烈士的英勇壮举和英雄英名,将原海洋乡的彭家、杨树和红星等紧邻明理堂烈士安葬地的村落从此统一命名为“守贞村”。据参加过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后曾担任多年地方干部的抗战老兵单树春和地方原住民彭保存回忆,命名、祭奠及安葬仪式传统而庄严。台北人民以最为传统而真诚的敬重形式为英雄行祭祀大礼。

据老人回忆及资料记载,郭守贞的牺牲在整个苏区影响极大,其精神意志激励着无数将士杀敌救国、英勇战斗。时任苏中地委书记的陈时夫,称赞郭守贞为“十年的老布尔什维克”,是“经过十二年革命大熔炉里锻炼出的一块纯钢!”郭守贞烈士祭奠仪式后,许多人继承先烈遗志,海洋乡及周边赶来的孩子积极报名参军,他们从明理堂名人革命讲习和郭守贞等烈士舍身报国的大无畏气概中得到启示,从此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