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人士到龚爱军家开展“搭把手”行动
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他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收获的是笑容。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开展“搭把手”行动,以点滴微善,温暖城市,凝聚起扩充社会大爱广度的正能量,提升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文明程度。
“走出了黑暗,我的心里越来越阳光”
新东苑小区34号楼,一个不大但很整洁的廉租房,是龚爱军的家。5月13日上午,记者见到龚爱军时,插着导尿管的他,躺在床上,浏览着网络新闻。原本,龚爱军一家的小日子还是蒸蒸日上的,自己做点小生意,妻子开了个缝纫店,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但命运弄人,2005年6月2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一个家庭的行走轨迹。
颈部以下全部瘫痪的现实,让龚爱军这个家里的“顶梁柱”满是不甘和无奈。在30岁的龚爱军看来,不再能为家奋斗,反而成为家庭的“累赘”,是一种“屈辱”。“头两年,我脾气变得暴躁,经常发火,但慢慢地也接受了事实,平静了下来。”龚爱军说,这些年来,他把得失看得很轻。失去了健康,但得到了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女儿也一起经受了苦难,懂事孝顺,考进了大丰高级中学重点班。虽然生活靠低保和双方老人的接济,但开心地活着,是对亲人最大的安慰。说到妻子的辛劳,父母的操心,龚爱军的话语里透着心疼。“这个社会好心人还是多的。外出时,常有陌生人搭把手,这两个月,一个个热心的兄弟姐妹走进家门,带我晒太阳,陪我聊天,做好吃的菜,前两天还带我看了麋鹿。”龚爱军说,虽然是大丰人,却第一次看麋鹿,真的感谢大家。“自从进入全国残疾人交流网,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幸福,很多和我一样残疾的人,生活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我丫头这么大,老婆这么好,相对于其他人,我过得很惬意。”龚爱军告诉记者,如今他走出了黑暗,心里越来越阳光。
“舍不得红霞,想让她稍微喘口气”
一场车祸后,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年幼的女儿,偿还因此欠下的债务,全落到了妻子陈红霞的肩上。面对困境,她不离不弃,默默承受。龚爱军长年卧床,肌肉没有萎缩,房间里也没有一点异味,这是她精心照料的结果。说来容易做来难。十来年如一日,她每天端水喂饭、侍候翻身、清理污垢、买菜做饭、洗衣干家务,还抽身出去打短工,贴补家用。家里家外连轴转,陈红霞喘息的时间少之又少。
去年11月17日,本报刊登了通讯《风雨中撑起一个家》,加之本地网站的连续报道,这个坚强得让人掉泪的故事引起了社会关注,也让逸雅等爱心人士萌发了开展“搭把手”行动的想法。“‘搭把手’行动能够给病人家属‘放个假’,使其暂时抽身喘息、放松身心、减缓压力,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重新上路’。”逸雅说,大家都想为这个家做点什么,就开始行动了。
“幸福来得太突然。”龚爱军坦言,最初,当这群陌生人联系他时,他有点不习惯,有点抵触。三番五次的解释过后,他才答应来家看看。3月17日爱心人士智亚平、沈剑峰捎上水果,见到了笑对磨难的龚爱军、陈红霞夫妇;3月21日,郭子文、单玲为陈红霞一家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并合力把龚爱军抬下楼,推着他在阳光中散步;3月23日,冯国华等人送上白酒、大米、色拉油,和龚爱军愉快地聊天;3月25日,老中医沈淮赠送了理疗仪,手把手教龚爱军怎么使用……彼此适应后,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今天,宋永华主动请缨来了。“我以前一直在外地,但关注着这个家庭,现在回大丰做事了,有机会来了。”厨房里,第一次登门的宋永华,不停忙碌着,红烧鲢鱼,蒜苗炒牛肉,拌黄瓜,屋子里满是菜的香味,惹得龚爱军连说,好香啊!客厅里,王乔红收拾完,又剥起老家带来的新鲜蚕豆。房间里,武玉香、单玲、陈雷和龚爱军谈笑着,帮他翻个身,换个姿势。“舍不得红霞,想让她稍微喘口气。现在大家抢着干,我倒成了‘备胎’了。”每个星期都来一两次的单玲笑着说。“现在我们处得像一家人。大家一进门,家里就充满了阳光。”龚爱军笑着,那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