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春夏之交保健做好“五防”

防余寒  春夏之交,早晚温差较大,空气湿度大,很容易湿、热困身而生病。建议早出晚归者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感冒。气温上升、湿度增大,为细菌、霉菌、病毒的衍生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很容易引发多种疾病。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穿衣要护住关节,可穿七分袖或七分裤衣服。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加强自身保健,及时增减衣服。睡觉时要注意保暖,不要贪凉露宿,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一定的睡眠和饮食营养。

防过敏  百花开放的季节,有些人总是感到鼻子奇痒难忍,接连不断地打喷嚏、流清涕,眼睛也经常流泪发痒。有的人还会出现头疼、胸闷、哮喘等症状,这种季节性疾病多是过敏体质接触花粉后引起的过敏反应,称为花粉过敏症。为了防止过敏症的发生,外出时,应戴上口罩、墨镜等,必要时带些防止过敏的药物。

防湿  春末夏初,空气湿度相对较大,而脾为湿土之脏,湿邪最易犯脾,易致脾失健运、脾胃不和,出现食欲不佳、呕吐、腹胀、大便不成形或黏腻不爽等症状。宜多食用健脾祛湿之品,如山药、赤小豆、薏苡仁、扁豆等。气候温暖湿润,蚊、蝇、细菌迅速繁殖生长,易传播疾病。居家防蚊虫,要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和杂物,必要时可适当使用蚊香、药物、光源等来驱蚊杀蚊。每日室内保持通风换气,衣被尽可能置于阳光下暴晒,定期洗晒日常用品、玩具等。

防抑郁及兴奋过头  自然界阳气骤升,易引起肝阳上亢,继而诱发春末常见的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牙痛、头痛眩晕、目赤眼疾等疾患,这就是所谓的“春火”,老百姓俗称的“上火”。防“春火”,除了避免熬夜,注意调整情绪,饮食上要定时定量。任何时候,心态平和都至关重要。春夏之际,顺应阳气生长的趋势,人的脾气也会随之渐长,这是正常现象,关键是要保持情绪的疏泄与克制之间的平衡。心情郁闷时,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多与家人沟通;心情兴奋时,少吃辛辣食物、咖啡,避免兴奋过头。

防出汗过度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而推动这个运化过程,最好的方式就是运动。动了才有阳气,动了才能“运”,脾阳才会更好地发挥其运化作用。建议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宜出汗过多,注意补充水分。运动方式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喜好而定,比如快步走或慢跑等,每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还可选择踏青、慢跑、放风筝等。春夏之交多吃当季蔬菜,如养阳的韭菜,助长生机的莴笋、豆苗、蒜苗,滋补脾胃的大枣、山药等。

        (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