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梅
诗书在心,岁月不败。书本于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要想自己能够拥有别人无法替代的优势,那就必须猛扎水底,潜心学习。而阅读,无疑是最好的、收效最大的学习方式。
虽然事情繁杂,任务不断,但是再忙,也应该抽出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开辟“自己的园地”。我每天会挤出约30分钟的时间来学习,从《傲慢与偏见》到《月亮与六便士》《了不起的盖茨比》,从《叶圣陶教育文集》到《温儒敏谈读书》……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在文学中漫步,感悟春华秋实,人情冷暖;以一个教育人的虔诚,探寻学科的真谛。有了精神寄托,就不容易被“职业性倦怠”裹挟。很多时候,读的书可能成了过眼云烟,可他一定潜藏在气质、谈吐和胸襟的无涯里。
且读且思,且思且写。要想阅读达到实效,一定离不开写作。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将自己的感受化为文字,促进个体的成长。写,是一种内心的表达,也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不局限于格式,不纠结于字数。三言两语,寥寥数字,都是你阅读的痕迹,都是阅读海洋中的朵朵浪花。
教学上,让自己成为一颗读书种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肯定独特的阅读感受,培养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改变学生不读书、少读书的状况。从“向来枉费推移力”变为“此日中流自在行”。
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为了让阅读成为习惯,我自费给学生购买大量的书籍和杂志。不断地给班级图书角补充新书。奖励时,书籍也成了学生最喜欢的奖品。我会在扉页写上鼓励的话语,激励他继续向前;会定期出班刊,让小作者享受成功的果实。每当看到为班上送来新书大家都蜂拥而至时,每当看到学生将书本翻看得边角卷起、页面泛黄时,每当看到课间那个身影还埋头沉浸在文字间时,我都会莫名地欣慰。纵然是人间烟火,却满怀诗意,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源头有活水,自有清流出。在阅读的冲击下,写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文字由稚嫩逐渐闪耀智慧的光辉,由干涩慢慢染上了灵动的色彩,由绞尽脑汁转变为超额完成。他们的文字不落窠臼,颇具个性。
朱熹曾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了让学校教师立身教育,我们以阅读为中心,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每学期,学校会为教师精心挑选书籍,准备读书笔记本;开展“遇见更美的自己”读书分享会,交流读书心得;书本漂流,心灵的交会从此开始;公众号推出一系列好书,助力师生阅读;名师读书讲座,现身说法,专业引领。
亲爱的老师们,决定我们成长的第一步不是你是否努力,而是我们是否相信努力。成功往往是一时的,而成长才是一辈子的。希望在人生之路上,你最知心的朋友是手中之书,你最喜欢做的事是阅读,你最喜欢去的地方是书店。一本书就像一艘航船,带领我们从窄小之处,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打开书本吧,让我们在阅读中汲取成长的养分,让我们将生活中的寂寞辰光变得清澈而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