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二姨演过阿庆嫂

骆韶春

二姨去世十年了,今年10月16日,是她十年忌日。二姨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她扮演的阿庆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样板戏。二姨所在的“永茂”(今草庙镇五总村)大队每到农闲、春节,便以大队为单位,召集本大队业余文艺爱好者排上一台戏,先在各个生产队巡演,再到公社大会堂会演,优秀节目还被选拔到县里甚至地区演出。这样一来,锻炼出了一批群众文艺人才。二姨就是这样走上业余文艺表演道路的。她悟性、记性都好,扮相唱功出众,塑造过很多舞台形象,演得最多也演得最好的是京剧《沙家浜》里的阿庆嫂。在当地,成了阿庆嫂专业户。

二姨这些土生土长的演员虽然不能跟国家京剧院的大师们相提并论,但她们的翻版演出照样让观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凝神屏气,时而泪流满面,深受观众欢迎。一些老大娘私底下夸她“眼睛会说话,演的阿庆嫂活像!”

令人叹息的是,这位叱咤舞台几十年的“阿庆嫂”晚年却罹患口腔癌,连说话都困难,想清晰完整地唱出一句当年的唱词都成了奢望。手术后不久又转成肺癌,这位坚强的“阿庆嫂”一边坚持康复锻炼,一边坚持劳动,与癌魔抗争7年后离世。二姨去世那天,事务主持人特意在现场播放了《沙家浜》选段《智斗》,对这位草根艺人表示敬意。

耳濡目染了二姨的戏剧人生后,我也喜欢起了农村文艺,还在读高中时,一放寒假就去村里的宣传队,学习说快板、三句半,二姨是我走上群众文艺这条道路的“导航”。她的如歌岁月和戏剧人生也成了我和乡亲们无法抹去的记忆,即便现在,当年“永茂”大队的人们对我二姨演的“阿庆嫂”形象记忆犹新。

前天上午,我去五总村走访了在剧中扮演沙奶奶、胡司令、刘副官的演员们。他们都年近八十,但个个精神饱满。其中扮演胡司令的剧组组长陈如宏深情回忆说,当年文艺宣传一浪高过一浪,大家热情很高。当时军垦农场(现为大中农场)有一个驻场团部军队,团部首长听说永茂大队演《沙家浜》演得好,就来请演员去团部剧场演出。演出当天,全团官兵近千人夹道欢迎。“阿庆嫂”及一众演员的出色表演使官兵们耳目一新,现场掌声雷动。

与二姨相濡以沫一生的二姨爸对她更是念念难忘,十几天前,我去看望他,说起二姨演阿庆嫂,82岁的二姨爸老泪纵横,几度泣不成声。

望着老人的泪眼,我想,二姨是中国农村千万名“阿庆嫂”的一员,虽然,她们的表演不能和原创比,放在现在百花齐放的文艺盛宴前更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她们对于文艺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间的传播是有贡献的,她们无愧于那个时代。写到这儿,我已泪眼模糊。可我,却清晰地想起二姨教我的书写在她帐檐上的那句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